久久一区二区免费播放-得得干-正在播放欧美-欧美性动态图|www.bjgyst.com

您的位置:首頁>>資訊>>行業新聞

風口上的智能制造:企業還需理性

發布時間:2021-11-22 07:42:20人氣:

現今創業者們拼了命追逐風口。譬如前段時間爆火的“共享經濟”。一群創業者蜂擁而上,一時間“共享單車”、“共享汽車”、“共享機床”、“共享充電器”等各種共享企業冒了出來,結果一輪洗牌后,存活的寥寥無幾。所以,盡管風口上的豬可以飛,但是等風頭過了,豬們就全摔死了。

1.就目前而言,什么是風口——“智能制造”。

智能制造,源于人工智能的研究,指“由智能機器和人類共同組成的人機一體化智能系統”。它在制造過程中能進行智能活動,諸如分析、推理、判斷、構思和決策等,不僅人力、物力得到有效的節省,機器的加工效率、精度、產品效果也會得到較大的提升。

過去一年里,這個概念被炒的異常火熱,政府扶持、政策支持、社會幫持,但凡沾上“智能制造”,企業的股價都要漲上幾番。于是出于逐利沖動,大量的創業者、傳統制造業企業紛紛轉型“智能制造”,比如我國沿海地區,一夜之間就涌現一大批工業機器人、自動化企業。

據統計,2016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7.2萬臺,結果一年之后,這個數字近乎漲了一倍,2017年工業機器人產量達13.6萬臺,同比大增81%,“智能制造”的火熱程度可見一斑。但是在這表面的火熱爆棚之下,問題卻不斷浮現出來。

2.首先,控制器、伺服電機、減速機被視為機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,占到機器人成本的70%。但是這三大零件我國目前并沒有掌握核心技術,依然依賴進口,六軸以上多關節的機器人供給能力相對較低,核心技術的缺失致使高端產業的產品低端化。

并且除了技術的不足,由于大量企業盲目追逐風口進入機器人領域,導致工業機器人企業數量過多、低端產品產能過剩等問題的出現。數據顯示,全國已建成和在建的機器人產業園區超過了40個,短短幾年時間,機器人企業的數量就超過了800個。這么多企業,一塊蛋糕顯然是不夠分的。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就曾談到:“在機器人這個領域,我們確實覺得有高端產業低端化和低端產品產能過剩的風險。”

所以,企業盲目追逐風口不僅會傷害了企業自身的發展,而且會擾亂了行業的整體發展。

其實對于企業來說,風口如同捷徑,但捷徑也可能蘊藏著危險,盲目沖鋒就有可能誤入歧途。特別是智能制造作為一種制造自動化的新概念,其發展將“日益成為未來制造業發展的重大趨勢和核心內容”。謹慎對待才是企業應有的態度。結合目前智能制造企業的發展現狀和發展態勢,筆者總結了一些個人意見。

第一、合理規劃,長遠發展。缺乏合理的規劃一方面會使短期內不見效益的企業喪失信心,長期發展也跟著陷入僵局,在選擇如何前進時左右為難;另一方面也浪費了大量的社會資源,比如國家的政策優惠、專項資金等。所以企業的智能制造之路需要長期的“智造”規劃,做好企業布局,明確企業的發展步伐。

第二、培養專門人才。我國的大學,包括普通高等學校和職業院校,目前還沒有設立智能制造專業以及相關課程,這也意味著智能制造的專業人才處于稀缺狀態。從事智能制造的人才大多來自機械設計、材料成型、工業工程、管理科學、軟件工程、數學、計算機、物流等只懂得智能制造某一方面的專業。這也對企業培養專門人才提出了考驗。在人才的培養,企業要講求人、設備與工廠的融合,工作人員對設備、工廠以及整個智能系統都需要有一個深刻的認識,以達到生產效率的最大化。

第三、軟硬兼施。國內一些的制造業企業在“智能制造”上偏重于智能硬件的使用,比如大量引進國外的工業機器人、打造一條自動化生產線等,卻相對忽視了對軟件的追求。“智造”是硬件軟件的總成,軟件可以搜集環境以及自身信息,并做出相應的判斷和規劃行為,為生產提出一條最優解。只注重硬件忽視軟件只會是“生態不成生態、智能不夠智能”,無法到達真正意義上的“智能制造”。
四、夯實基礎。沒有基礎,理想就是“空中樓閣”,領導層們心心念念的KPI也只會有量的變化,卻永遠不會有質的改變。當設計人員、工藝人員、生產人員每天都以疲于應付產品開發項目成為常態,那標準化、平臺化建設、精益車間理念、模組化、流程化、規則化則會成為一句空談。所以企業的“地基”非常重要,夯實基礎,從技術和基礎設備上著手,提高自身的技術實力,打好技術基礎才是關鍵。

面對眼下智能制造的發展態勢,企業更需要的是保持理性,實現真正的智能制造不僅僅是一天兩天的事,“九層之臺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”。

推薦資訊

13530258873